周末在家刷手机,无意中翻到了白云山,看到股价图第一感觉就是形态似乎已经开始走好。如下面月线图所示,股价于年10月份创造了调整以来的新低,但是下方的MACD却并未出现新低,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月线级别的底背离;与此同时,5月、10月线、20月线黏合,逐渐呈现出向上发散的迹象,这往往表明筹码或许正在慢慢集中。
为了相互印证,我又看了看白云山H的股价图,同样也是月线级别底背离走势,5月、10月、20月均线黏合的更好,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向上发散。再看价格,白云山A只有13倍PE,无论放在中成药还是食品饮料行业都属于较低的范畴;港股那边的白云山H更便宜,甚至不到9倍PE。
技术图形走好+股价便宜,是否意味着白云山孕育着机会呢。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,我又认真地阅读一番最新发布的年报,数据显示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.88亿,同比增长2.57%;净利润39.67亿,同比增长6.63%;扣非净利润33.19亿,同比增长0.39%;全年实现ROE12.97%,面上看可以说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,算是正常发挥。不过从下面近五年的数据对比来看,白云山估值偏低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——那就是增长显得有些乏力。
那么这一点未来有改变的迹象吗?下面先聊聊年报反映出的一些具体情况:
1、分业务看的话,以医药为主的大南药(含中成药和化学药)收入.62亿,同比下降3.04%;大健康(以王老吉为核心的消费业务)收入.73亿,同比下降3.48%,均呈现出下滑趋势。唯独大商业(以药店为主)较为坚挺,收入.31亿,同比增长5.03%,是公司营收端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。然而,尽管大商业是公司收入规模第一大的业务,但由于毛利率较低(仅为7.03%),利润率其实并不理想,这也是公司净利润表现不如营收的根源所在,不过这块业务却可以成为公司稳定的现金流保障。
2、大南药的拳头产品——金戈表现不太理想。年,白云山化学药爆款产品枸橼酸西地那非片(金戈)产销量分别下降了31.65%和11.85%。公司对生产量下降给出的解释是上年库存量较大,下属生产企业因应本年度销售情况,相应控制了产量。至于销量下降,我觉得多少还是和疫情有一定关系(疫情管控下,很多娱乐场所根本无法正常营业,你懂的),年底大面积羊出没,更是从客观上压制了需求。
当然如果换个思路看问题的话,年只要没有疫情影响,金戈大概率能够触底回升,重拾过去的高增长模式,毕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需求只会日益增多,而且白云山是国营大药厂并非什么野路子,通常也会让消费者更加信赖。
3、大健康旗下的主力产品王老吉收入93.49亿,同比下降3.91%;净利润14.48亿,同比增长12.42%。坦白讲,王老吉作为一款饮料产品,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,不过公司的利润率却提高了不少,在销售额差距不大的情况下,年是8.5亿净利润,到了年达到了14.48亿,依然是公司最重要利润源泉。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合同负债56.44亿(王老吉向来是公司的预售款主力),同比增长.99%,侧面说明该产品依然老而弥坚。
4、年,以金戈为核心的化学药虽然表现不佳,但是中成药部分却表现良好,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.17亿,同比增长6.59%。如下表所示,近年来白云山中成药部分虽然磕磕碰碰,但依旧还是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,-年化增速可以达到9.73%,意味着“北有同仁堂、南有陈济棠”并非浪得虚名,白云山中成药部分还是存在一定的品牌壁垒。
5、经营现金流的表现非常好,年达到了69.99亿,同比增长23.37%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从这个角度讲,公司的实际经营盈利比净利润所展现出的情况要更好一些(实际净利润跟经营现金流相比,会受到资产减值计提、折旧、摊销等因素的影响)。投资活动现金流虽然是-72.53亿,但其中69.18亿为投资支付的现金,考虑到同期其他流动资产增加14.35亿(公司解释为购入大额存单)、债权投资增加25.33亿,那么这种高也只是虚高,实际资本支出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。
5、公司账面现金十分充足,资产负债表中记录货币资金亿、交易性金融资产0.57亿、其他非流动资产22.62亿、债权投资31.64亿,四项合计.83亿,占总资产比为37.48%,显然公司还是非常有钱的。不过从反向角度看的话,也说明公司资产使用效率不高,确实缺乏适合投入的新增长项目。
综上所述,客观讲白云山的瓶颈问题始终存在,不过公司的基本盘十分稳固,大南药、大健康、大商业都能提供稳定的收益,并且未来随着中成药、药店收入的持续增长,王老吉的坚挺,以及金戈增速逐步走出低谷,不排除今年存在创造惊喜的可能。鉴于当前的价格不高(特别是白云山港股),结合技术面的走好,还是可以赋予一定期待值的。
(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)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wh/58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