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的中医疗法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614841.html

作为世界上两个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,中印之间有着超过公里的漫长边界线,然而,印度也是当前唯一一个,没有和我国划定永久边界线的陆上邻国。

没有划定永久边界线,除了是历史方面的因素外,这和印军试图步步蚕食我国领土、妄想步步攫取利益的野心也分不开。也正是如此,印军在近些年频繁地在边境制造摩擦,导致了多名我军战士牺牲。

由于印军在边境部署着重兵,在兵力上要远远超过我军,所以在冷兵器的肢体摩擦和对抗中,我军边防士兵的压力是很大的。

那么,在中印边境地区,印度陆军到底部署了多少兵力?

印军有着庞大的兵力规模,其中陆军兵力更是超过了万人,为世界第二大陆军。

除了陆军兵力规模庞大外,印军也有着庞大的装甲力量,仅从俄罗斯购买的主战坦克就有超过辆,以及超过辆BMP-2步战车。

这些装甲力量都是俄军现役的主力装备,从整体实力上看不容小觑。

印度陆军庞大的兵力,大部分也被部署到了边境地区,特别是印巴和中印边境。

在印度陆军编制的34个野战师中,拥有4个平原整编师、18个步兵师、12个山地师以及3个装甲师和2个炮兵师。

当时仅在中印边境就部署了6个军多达13个师的庞大兵力,其中有10个山地作战师被悉数部署到了中印边境一线。

这些兵力皆为靠近边境部署,距离在公里以内,一旦边境有事,印军的这些师可被快速部署到一线,迅速投入作战。

印军的师级单位规模比较庞大,每个山地师的兵力大约有1.7万人,而步兵师另外编制了一个坦克团,兵力比山地师要大。

因此印军陆军在中印边境部署的总兵力,已经超过了20万人!

20万人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,对我军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。

那么,我军在中印边境一线,又有多少兵力?

和印军相比,我军的兵力就少得多了。据悉,为了适应高原山地作战,我军仅在中印边境部署了2个山地合成旅,以及一个重型合成旅。

3个合成旅对6个军13个师,可见兵力差距非常悬殊。

不过,别看我军仅部署了3个旅,但这三个旅的战斗力,可不容小觑。

其中一个山地旅的前身,是有着赫赫战功的志愿军50军团,该团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汉江南岸阻击战中立下了大功。

当时,团仅凭借着一个团的兵力,就顶住了美军两个步兵团的轮番攻击,最终以损失余人的代价,不仅击溃了美军,还毙伤、俘虏美军余人。

战损比几乎是1:5。

因此在战后,该团也被志司授予了“白云山团”的荣誉称号。

这别看这荣誉称号,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团是少有的被志司授予荣誉称号的团级单位,可见这荣誉称号的分量。

在年的军改中,团也被保留了下来,并被改编为山地合成旅。

为了适应山地作战,山地合成旅并未大量列装重型装备,基本是以“山猫”全地形车以及“猛士”突击车为主,另外也装备有09式毫米的车载榴弹炮,可以为战斗前线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。

在高原山地作战中,装备轻型车辆的山地突击旅,机动能力很强,基本告别了肩扛物资、徒步急行军的时代。

而另外一个山地合成旅,其前身是豫皖苏军区独立旅,也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,该旅的装备也和前者基本一样,但该旅拥有我军最新型的20管车载火箭炮,火力打击上更为猛烈。

两个山地合成旅,虽然看上去他们的装备似乎并不强,但在他们身后,还有着一支重型合成旅部队。

该重型合成旅此前装备有上百辆96A坦克,后来全部换装成了更适合山地作战的15式轻型坦克,另外还配备了04A步战车,火力输出非常猛烈。

在边境一线,印军并没有和该重型合成旅相匹敌的装备。

因此,在兵力对比上,我军是大大不如印军,但在体系作战、装备性能等方面,印军无法和我军相比。

青藏高原的海拔非常高,很长一段时间内交通条件都非常不便,因此不利于在高原一线长期部署重兵驻守。

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进藏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。特别是青藏铁路和多个高原机场建成之后,完全可以做到将后方的兵力及时地输送支援前线,而这也是我军仅部署3个旅的底气所在。

比如在加勒万河谷对峙之后,我军便迅速掉钱了兵力进行增援,其中包括了印军非常熟悉的“雪域雄狮”合成旅,该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就重创了印军,该旅的战士庞国兴和另外两名掉队战士,3人就端掉了印军的一个炮兵营。

该旅的战斗力,想必印军至今也不会忘记。

因此,在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的情况下,后方可以迅速增兵一线,3个战功卓著的合成旅驻守一线,足以应对印军在边境的20万庞大兵力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z/6517.html